说说银行网点现金过夜新模式
- 2022-06-10 浏览:2512
概述
现金存款、取款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上世纪因网点相关安防措施落后,在网点保管现金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故而银行采取每日上收现金尾箱到安防设施强大的中心金库集中保管,并由持有特殊牌照第三方武装押运公司负责押运的运营模式。
但随着柜面业务减少,押运成本逐年攀高,现金运营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管理成本与日俱增。同时社会治安明显改善,安防技术手段不断提高,银行网点的安防水平已得到极大提升。
今年公安部组织各大行对原《银行安全防范要求》标准进行审议修订,新标准为现金在网点存放过夜提供了政策保障依据。在这个背景下,银行业开始探寻新的现金管理模式。
背景:公安部发布《银行安全防范要求》新规,为网点现金过夜存放提供政策依据
公安部2021年4月23日发布、2021年9月1日正式执行的《银行安全防范要求》(GA38-2021),修改了银行三、四类金库的建设标准和安全防范要求,并明确了银行网点的现金等有价物品的非营业时间保管模式,为现金在网点存放过夜提供了政策保障依据。
新出台的《银行安全防范要求》(GA38-2021)标准,首先明确强调“加钞间和任何形式的银行自助设备、箱柜均不应代替业务库存放银行营业终了的本外币现金、贵金属、有价单证以及其他有价值品等实物。”明确禁止利用现有自助设备、保管箱等过夜存放现金的行为,要求网点营业结束后的现金等有价物品必须存放在达到业务库标准强度的空间内。
其次,新标准放宽了三、四类业务库建设要求,分别由原来的六面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结构,改为三类业务库允许使用钢筋混凝土装配整体式结构,四类业务库允许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拼装。为银行网点建设库存1000万以下的三类业务库和库存80万以下的四类业务库提供政策支持。
同时,新标准还细化了进行业务库异地值守时,异地守库室的安全防控要求。为银行网点业务库夜间无人、远程值守提供了详细的安全规范指引。
现状:商业银行对转变现金实物管理模式需求迫切
高柜业务缩减:自助机具快速推广,银行优化网点库存现金调拨策略,每日实行现金集中保管的必要性降低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自助机具建设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自助机具作为银行网点高柜业务的延伸和补充,能提供基本金融服务能力,且具有成本低、全天候的特点。银行开始推进网点转型,将原有高柜业务逐步拆解、分流到低柜与自助机具,倡导客户经理走出高柜、与客户面对面沟通,推动网点业务办理与营销服务融合,提升网点服务效能。目前不少网点的柜面现金存取业务已降到日均50万以下。
过去商业银行通常采取保留高库存现金总量的方式来满足客户不确定的需求,但随着制度规范完善和技术手段提升,银行着力提升现金配比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方面央行试行大额取现管理办法,要求个人30万以上、企业50万以上的大额现金取现必须实行预约和登记制度;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尝试利用AI技术基于历史数据来预测网点未来一定周期内的现金使用量,结合银行业务特性合理匡算计划上缴、下拨现金额度,优化现金调拨管理,从而降低过高的现金积压带来的银行经营成本和管理风险。随着高柜数量的裁剪和网点日常现金库存的减少,通过社会化押运每日进行现金尾箱集中保管的必要性大幅降低。
押运成本攀高:押运成本逐年攀高,押运人员车辆管理困难,亟需整合优化押运资源
自收押社会化工作推进以来,银行网点每日的现金押运业务均外包给第三方武装押运公司,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管理成本负担日益加重。调研数据显示,当前网点现金押运的收费标准普遍为4-6万元/网点/年,部分偏远网点的押运费用更高,且每年还会以一定幅度上涨。由于武装押运业务的特殊性,押运公司属于相对垄断的行业,部分地区具备运营资质的武装押运公司可能只有一家,缺乏竞争机制。导致银行在押运费用议价上处于弱势地位,银行押运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现金押运是高时间性要求的业务。现代城市发展迅速,银行网点出于布局的需要,需随城市发展不断外延,武装运送车辆和人员也随之扩大。尤其在大中型城市,早晚上下班高峰塞车严重,网点早晚押运作业与城市交通矛盾日渐突出。近年来时有发生因交通堵塞、灾害天气等原因,导致押运车晚到,造成部分网点不能正常营业和准时开门服务的事件,引发客户投诉、社会舆情,对银行声誉产生不良影响。
员工工作强度大:网点基层员工押运交接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
当前银行现金尾箱集中押运模式下,要求网点基层员工在每日网点正式营业前提前到达网点交接押运尾箱,并在网点营业结束后等押运车来网点交接后才能下班,加班时长超过3小时。对于个别早上接箱为首站、日终送箱为尾站的营业网点;亦或是当天因天气原因或前一站网点突发情况,导致押运车不能按时到达网点时,员工等候时间更长,“早7晚8”已是常态。
由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年轻一代基层员工的观念已发生深刻转变,从过去“为了经济条件改善宁愿加班加点”,转变为“宁愿少点收入也要合理休息”。银行尾箱集中押运的模式,容易导致银行基层员工工作压力过大,随之增加调度运营风险。
展望:现金在网点过夜存放带来网点运管新模式
面对现金实物集中押运带来的运营成本和基层员工工作压力等长期痛点问题,随着社会治安改善和安防技术手段提高,在新出台政策支持下,银行有强烈动力去推动现金过夜存放网点的试点推广。可以预见,银行网点的现金运营管理模式将迎来重大变化。
网点金库:中小型网点自建金库,通过科技化手段建设数字化风控安全体系
新出台《银行安全防范要求》(GA38-2021)标准下放宽了三、四类业务库的建设要求。因此日均现金业务量低的中、小型网点,可试点建设符合新标准下三、四类业务库标准要求的小型金库,在网点营业结束后将现金等有价物品存放在网点内金库过夜,减少网点日常尾箱寄库等押运任务频次。同时,网点可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AI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技术手段,建设具备系统性安全防护能力和自动化控制能力的智能金库,实现夜间无人值守,构建网点金库数字化风控安全体系,促进减员增效。具体实施可分为三个方面:
远程守库方面,可参考《银行安全防范要求》(GA38-2021)异地守库技术要求,在网点金库加装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智能门禁、震动探测器等安防设施,与远程值守中心互联互通。通过远程值守中心统一后台监控,并与当地公安部门形成报警联动,实现网点金库夜间无人守库。
人员管理方面,可运用视频语义分析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开展非现场督导。通过提取金库库门区域的监控视频,分析区域中人物的行为、身份特征信息,进行金库入库、出库过程中库管员身份核验与操作合规诊断,针对异常行为及时向管理人员预警,避免业务流程风险。
物品管理方面,可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金库实物实时盘点和自动化交接。通过在现金尾箱、重要实物上粘贴RFID智能标签,作为物品的电子身份证,将入库实物与业务表单信息建立绑定关系,在出入库时自动感应、录入系统,提高业务操作效率。同时,可通过AGV机器人完成押运交接时的款箱搬运、上架,代替人力劳动,提升金库智能管控水平。
网点业务模式转变:推进网点转型升级,建设低现金储备的轻型网点
虽然网点业务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因监管要求、实物交割和客户习惯等原因,网点仍是银行重要的客户服务场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网点仍承担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基本单元和业务发展前沿阵地的重任。
新标准要求下,出于提升现金运营效率、控制押运成本等因素考虑,商业银行将更趋向于建设日常现金储备在80万以下、侧重于普惠型金融营销服务的轻型网点,仅保留少数提供高端金融服务的旗舰网点,形成以旗舰网点为核心、轻型网点为辅的“行星-卫星”网点群落化经营模式。具体措施上,一是进一步推进现有网点转型升级,倡导无纸化业务,引导高柜业务逐步向线上和低柜迁移,释放高柜人力资源,提升网点综合竞争力。二是创新实物管理模式,拓展自助机具业务范围,经由自助机具完成发卡等实物交割业务,网点不再直接保存卡、纪念币等有价实物,从而降低实物运营管理风险。三是建设线上化的虚拟金融服务网点,提供智能客服机器人和远程视频客户经理,对客户复杂金融需求提前分流、引导,在线上提前完成业务的资料审核后再邀请客户预约到线下办理,缓解线下网点业务服务压力。
智能技术应用:基于AI技术优化网点现金调度和押运车路线管理
目前网点的押运车线路管理仍主要依赖业务专家人工经验,按固定排班计划每日顺序前往各网点完成接送库任务。但实际受网点地点、周边事件、客流量、节假日、天气等多种因素干扰,人工安排的网点接送库顺序不一定是最优解,押运超时的情况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实行网点自有金库建设后,每个网点仅在库存现金不足或过多时才需要安排押运任务,每天需要接送库的网点可能完全不同,此时再依靠人工经验判断现金用量及押运车路线较困难且误差大,且很难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因此,可基于金库、网点地理位置、网点预测现金用量和可用车辆、营业时间等业务要素,利用AI学习进行押运车线路动态规划,科学、合理地规划配送线路排程,从而实现充分发挥押运车运能、压缩押运车数量以及降低押运费用投入等目标,提高应急调度能力,并同步解决网点员工待库时间长、押运准点率不高、新业务拓展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结语
每日现金实物集中押运带来的运营成本和基层员工工作压力是商业银行长期面临的痛点问题。一些地方性银行已先行尝试在网点过夜存放现金,并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上海银行长兴支行引入符合公安规范的现金尾箱保管机具并配套安防措施,实现现金尾箱在网点的过夜安全存放,将现金尾箱接送库频率从每周十次下降到每周一次,有效降低现金运营成本。可以预见,在新监管政策下,商业银行将进一步推进网点转型升级,通过筹建符合监管要求的小型网点金库,辅以智能化管控手段,以期控制守押社会化带来的运营成本,提升网点综合竞争力。
本文来源:轻金融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AG电投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