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电投厅·官方(中国)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央行发布并详解数字人民币白皮书

分享到:
2021-09-07 浏览:3216

近日,央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首次面向国内和全球系统披露数字人民币研发情况。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陈建新同日在央行召开的媒体吹风会上对《白皮书》与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展作出详解。


1630977328936715.png

 

范一飞指出,研发数字人民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丰富政策内涵。一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支撑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需要。三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改革和协调对话的需要。范一飞介绍,数字人民币坚持“安全普惠、创新易用、长期演进”设计理念,综合考虑货币功能、市场需求、供应模式、技术支撑和成本收益确定设计原则,在货币特征、运营模式、钱包生态建设、合规责任、技术路线选择、监管体系以及影响等方面形成了初步设计思路。

 

据悉,目前,参与数字人民币研发的运营机构主要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移动和工行,联通、电信和中行分别成立联合项目组参与研发,蚂蚁和腾讯两家互联网企业旗下网商和微众银行也参与研发。招商银行近期亦已获准加入。范一飞表示,当前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也面临一些压力和挑战。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十四五”规划部署,继续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不预设推出时间表,重点做好以下领域工作:一是适时适度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试点应用场景覆盖面,实现特定试点区域内的应用场景全覆盖,打造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同时,结合研发试点工作实际扩大参研机构和试点测试地区范围。二是研究完善相关制度。积极推进《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研究制定数字人民币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数字人民币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全流程安全管理体系。三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深化法定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金融体系、金融稳定深层影响的研究评估,积极参与法定数字货币国际交流,以开放包容方式探讨制定法定数字货币标准和规则,共同推动法定数字货币发展。

  

与实物现金、电子支付工具


长期共存并存对于数字人民币的定位,罗锐表示,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与实物人民币一样都是央行对公众的负债,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经济价值。《中国人民银行法》授权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目前已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人民币包括实物形式和数字形式”。罗锐表示,从经济价值看,数字人民币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等基本功能。数字人民币将与实物人民币并行发行,人民银行会对二者共同统计、协同分析、统筹管理。

 

“中国作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多民族融合、区域发展差异大的国家,社会环境以及居民的支付习惯、年龄结构、安全性需求等因素决定了实物人民币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性。实物人民币将与数字人民币长期并存。”罗锐说。

对于数字人民币与电子支付工具的关系,穆长春表示,数字人民币与一般电子支付工具处于不同维度,既互补也有差异。数字人民币将为公众提供一种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提高支付工具多样性,有助于提升支付体系效率与安全。他进一步解释,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主要用于零售支付,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为宗旨,可借鉴电子支付技术和经验并对其形成有益补充。

 

在穆长春看来,虽然数字人民币与现有的电子支付工具在支付功能上相似,但是数字人民币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一是数字人民币是国家法定货币,是安全等级最高的资产;二是数字人民币具有价值特征,可在不依赖银行账户的前提下进行价值转移,并支持离线交易,具有“支付即结算”特性。三是数字人民币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及用户信息安全。

“与和实物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一样,数字人民币将和传统电子支付工具长期并存。”穆长春说。技术路线:技术长期演进、实用高效

 

依法合规和安全便捷

 

贯穿数字人民币设计框架对于数字货币的运营安全和隐私保护,范一飞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数字人民币体系的安全及隐私问题,把依法合规和安全便捷作为最重要的两个设计原则,贯穿数字人民币设计框架的各个层面。在安全性方面,一是规范数字人民币及相关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维操作流程全生命周期信息安全管理,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和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和抗抵赖等特性,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字人民币运营系统满足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扩展性、高并发性、高易用性和业务连续性要求。二是初步完成构建多层次联防联控安全运营体系,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注重加强实战训练,为数字人民币提供常态化的安全保障支持工作,加强应急演练与资源保障,有力提升防范突发风险应对能力。三是研究新安全技术提升数字人民币安全水平,引入分布式数字身份、零信任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强化个人隐私数据保护技术措施,提升用户信任感和安全感。在隐私性方面,数字人民币体系遵循“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充分考虑现有电子支付体系下业务风险特征及信息处理逻辑,满足公众对小额匿名支付服务需求。同时,注重防范数字人民币被用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相关交易符合反洗钱等要求。数字人民币体系收集交易信息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则,不过度收集,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不提供给第三方或其他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内部对数字人民币相关信息设置“防火墙”,通过专人管理、业务隔离、分级授权、岗位制衡、内部审计等制度安排,严格落实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管理,禁止任意查询、使用。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在谈到数字人民币的运营体系时,陈建新解释,数字人民币采取中心化管理、双层运营。

 

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有序开展

 

金融服务普惠性提升2019年末以来,人民银行遵循稳步、安全、可控、创新、实用原则,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2020年11月开始,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新的试点地区。根据《白皮书》,截至2021年6月30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开立个人钱包2087万余个、对公钱包351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7075万余笔、金额约345亿元。“在一些地区开展了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实现了不同场景的真实用户试点测试和分批次大规模集中测试,验证了数字人民币业务技术设计及系统稳定性、产品易用性和场景适用性,增进了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设计理念的理解。”《白皮书》如是总结。除了日常的消费场景,央行还在持续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模式创新。例如,为弥合“数字鸿沟”,探索推出智能可视卡。“硬钱包基于安全芯片等技术实现数字人民币相关功能,依托IC卡、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为用户提供服务,有助于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特定群体操作智能手机不便问题。”罗锐介绍。他表示,数字人民币钱包设计便于线上线下全场景应用,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数字鸿沟”带来的使用障碍。在未来的数字人民币产品设计中,还将充分考虑特定群体的现实需求,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降低使用难度。

 

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全文链接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4293590/index.html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公众号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AG电投厅删除。

 

友情链接:百度一下 搜索 360搜索 网站首页
AG电投厅